传统网桥模式与 VLAN 感知网桥模式对比
Cumulus Linux 网桥驱动程序以两种模式运行:VLAN 感知和传统 Linux 模式。两种模式之间存在许多细微的语法差异,如下所述。但是,无论您为驱动程序使用哪种模式,以下行为都适用
- 网络接口配置位于
/etc/network/interfaces
文件中。 - 两种模式都支持生成树协议(请参阅以下示例)。
- 您可以使用
ifupdown
命令(ifup bridge
,ifdown bridge
)管理使用两种模式配置的接口。
您将 VLAN 感知模式用于网桥的原因是
- 规模: VLAN 感知模式可以支持 2000 个并发 VLAN,而传统模式仅支持 200 个并发 VLAN。
- 简洁性: VLAN 感知模式具有更简单的配置。
使用传统模式的唯一原因是
- 熟悉传统的 Linux 语法。
- VXLAN 支持: 从 Cumulus Linux 3.1 开始,只有 VLAN 感知模式支持 VXLAN。为了在早期版本上支持 VXLAN,请使用传统模式。
- PVSTP+ 互操作性: 传统模式当前为每个网桥运行一个生成树实例。VLAN 感知 STP 模式与其他类型的生成树兼容,但仅运行单实例 MST。要实现每 VLAN STP/RSTP,您必须使用传统网桥模式。
用于 swp1 和 swp2 的包含 200 个 VLAN 的两个 Trunk
传统模式 | VLAN 感知模式 |
---|---|
auto br-vlan1 | auto bridge |
上面的输出已缩写。如果您要在传统模式下创建 Trunk,则必须为 200 个接口创建 200 个节。请记住,在传统模式下配置的网桥不能超过 200 个 VLAN。
创建 SVI
SVI 是交换机 VLAN/虚拟接口,也称为第 3 层 VLAN 接口。
传统模式 | VLAN 感知模式 |
---|---|
auto bridge |
|
上面的比较不完全是苹果与苹果的比较。如果传统模式配置是应用于交换机的唯一配置,则您将仅具有 swp1 和 swp2 的 VLAN 10 流量,如标签所示。但是,VLAN 感知网桥驱动程序具有 200 个 VLAN 的两个 Trunk。这种行为非常不同。
创建接入端口(又名未标记端口)
传统模式 | VLAN 感知模式 |
---|---|
auto bridge | auto bridge |
上面说明了传统模式如何没有 VLAN 的概念,只有未标记或标记的流量。它基本上与前面的示例相同,除了此处的交换机端口后没有 .10
。
启用生成树的包含两个 VLAN 的两个 Trunk
传统模式 | VLAN 感知模式 |
---|---|
auto br-vlan100 | auto bridge |
对于两种模式,bridge-stp on
选项是相同的;但是,对于 VLAN 感知网桥模式,您只需要指定一次。